※ 引述《Oikeiosis (怎麼啦)》之銘言:
: 說得很有道理 正是因為原po並不在乎這個字在台灣的翻譯
: 而是過度強調其中的認同部份 才會被這麼多人當作是政治文
: 不過到底是不是所謂的文化認同? 我覺得是存疑的
: 這篇的「認同對象」我們可以稍加辨認:
: 就是A名詞是中國大陸來的 所以缺乏台灣認同
: 台北市長和其下工程師用A名詞 所以他們傾向認同中國大陸 不認同台灣
: 這一整個影射省略的推論都必須建立在台灣中國二元對立的思考下才能成立
: 缺乏寬廣的眼光 沒有深入的論證 充斥偏見的文章 被攻擊也是應該的
: 如果我們真的從外來語來探討所謂文化、認同的東西
: 台灣所用的外來語 最普遍、影響最深的 其實應該算是日本
: 而且日本的影響來自三個方面
: 從日本殖民台灣
: 明治維新後影響中國,國民政府來台也帶來這些影響
: 二戰後美日同盟在軍事政治文化上對台灣的巨大影響力
: 三方面的影響三管齊下
: 在今天的台灣要找到完全不用到從日本來的外來語的台灣人
: 恐怕是很困難了
: 假如用同樣的標準來衡量台灣人失去認同的程度
: 我們是不是可以說會用 羅賴把 歐多拜 韓多魯 經濟 交通 社會 萌 宅 敗犬
: 這些外來語的人就是心中沒有台灣 只有日本
: 一心想要把台灣送給日本人併吞的賣台賊呢?
: 這很無聊可笑
: 而使用這些詞彙 是不是就失去了台灣認同 而變成認同日本呢?
: 這更是不可能
推 skyviviema:原po所提的點 前提是台灣已經有自己的翻譯 09/11 09:02
→ skyviviema:但是你舉的那些外來語 本來就是台灣當時社會直接採用 09/11 09:03
→ skyviviema:而台灣在之前並無已經使用已久的自造辭彙 09/11 09:05
→ skyviviema:所以我覺得不能混為一談 09/11 09:05
同意skyviviema板友。
在中文已有詞彙情況,刻意使用日本漢字,的確有認同日本的味道
這情況以廣告與ACG社群最常見
以廣告為例:
道地極品烏龍茶
http://www.youtube.com/watch?v=SKecFIj23gg
背景選在福建土樓(仔細看那圓形外觀),還有人舞龍舞獅
茶是中國飲品,大概是想拍中國風
可是廣告標語卻打出"正真正銘"(台灣味譯法:係金ㄟ)、"究極嚴選"
到底是想走中國風還是日本風啊...
印象中,有不少廣告直接搬用日本漢字,一時間想不出更多了,
其他的例子還有"露天風呂"(露天溫泉)、新發售(新品/新貨上市)
以ACG為例:
中華"一番",譯成 中華"第一等",不是比較有台灣味嗎。類似的例子,一番鮮(最新鮮)
極上"生徒會",中文應該有"學生會"這詞吧...
當你踏入C洽,還會看到直搬、音譯的新詞彙: 水著、邦子...
侵入生活的例子:
google "有元氣" 中文該是"有精神"吧,
可是你會發現blog有人寫下"吃飽飽有元氣"、"每天都要開心有元氣"這樣的句子。
棄用已有中文詞彙,直搬日文,塑造日本味 (喂~ 這是日本貨,高級貨捏)
目的是想讓商品賣得更好,收視率更高,應該屬於日本認同吧。
回歸討論串之始,在台灣已有"最佳化"一詞,卻使用"優化",難怪有人覺得有中國味。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