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版] 中醫:吃中藥安胎好嗎?
先給結論,答案是肯定的!!!
古人要安胎也只有中醫可以治療啊!!!
BUT!最重要的就是這個BUT!!!
安胎藥的內容應該是隨著孕期進展而變動的,
不是同一帖藥從驗到兩條線吃到生.
而且所謂的"安胎",胎要安穩,並非只有光靠吃藥即可,
古籍如"徐之才-逐月養胎方"就記載相當清楚,
在整個孕期當中,
每個月該/不該吃什麼-範圍很廣,從日常飲食到藥饍種類,
(甚至是每個月適合的肉類都很清楚列出)
該/不該做什麼-從最基本的初期避免性行為,男胎或女胎各自要注意的胎教,
到臨產前的注意事項都有,
發生什麼症狀代表什麼意思,如何調整-例如到第五個月還在噁心想吐,便秘,腹痛...
包括習慣性流產發生在第X個月要怎麼預防等等,都敘述非常仔細,
是中醫師養胎的準則,臨床上再針對不同體質做藥物的加減及衛教,
然而,一般民眾要精準判斷自己的體質是有困難的,
(連專業醫師都不見得能100%判斷精準了,大家說是吧!)
不是手腳冰冷就叫"冷底"(台語),容易口乾舌燥表示有肝火,
若真的有需要,還是請各位媽媽就醫,
不要貿然進行人體試驗,拿自己和寶寶的健康冒險.
現代社會型態與早期相比,營養來源充足,勞動比例也較低,
懷孕和生產是正常生理,並不是生病,
在沒有特別不適的情況下,"吃安胎藥"不是絕對必要,
這其實沒有分中西醫,人體是一樣的,中醫和西醫只是從不同的角度切入,
婦產科醫師沒事不會開小白球給胎況穩定的媽媽,同理中醫也是一樣,
然而,適度調整生活起居和飲食習慣則是不分古今中外都須遵守的,
很多人會說,外國人懷孕還不是照常怎樣怎樣...
我指的不是習俗類,而是像酒精,溫泉等絕對禁忌.
一般來說,早期安胎的重點是避免流產,包括習慣性流產或先兆流產等,
如上所述,中醫古籍裡不但有明確的症狀描述,也有相應的治療方式,
此期治法通常是補氣,顧腎,養血,清熱等,依據體質不同,需要的藥物也不一樣.
當然,多休息,避免提重,動作放慢,保持心情愉悅,睡眠充足,避免性行為...
對於有需要安胎的媽媽,不管本身體質為何,這都是最基本的.
在這個階段,若身體沒有特別不適,
其實只要注意日常飲食,別吃到不OK的食物就好,至於哪些食物孕婦不宜,
板上相關討論不少,許多長輩更愛耳提面命,之後有機會再獨立一篇講好了.
中期之後慢慢養胎,這是孕期當中相對的舒服期,
流產機率降低,懷孕後期常見的水腫或頻尿問題也還沒開始,
所以這個階段不妨自在些,當然還是要小心別讓自己感冒,
體重增加,肚子開始長出來,身體重心改變,注意別撞到或跌倒,
如果孕前是非常瘦弱或脾胃不好的媽媽,可以偶爾吃些食補,氣血充實就足以養胎,
只要產檢一切正常,保持平常心,飲食方面營養均衡就可以了!
後期安胎的重點是避免早產,需要注意的還有子癲前症的部分,
其它像頻尿或易喘,也可以藉由中藥改善,但這個部分與"安胎"較無關聯,就先不討論.
坊間常見的安胎方,像是保產無憂方,十三味安胎飲一類的藥物,大多是針對此期,
補足母體的氣血,幫助最後時期的養胎及催生順產,
古代對新生兒的照護不像現代醫學這麼進步,所以避免早產非常重要,
沒有剖腹產也無法監測胎心音的時代,一旦後期有任何狀況,
容易發生死胎或難產,對媽媽身心及整個家庭的傷害都很大,
因應不同的社會資源,古書對胎位不正有許多治法,但現在相對就比較不需擔心這個部分.
整體來說,
安胎首重在補益氣血,滋補腎水,養胎重在補益清火及情志舒暢,
翻譯成白話文就是好好吃飯,好好睡覺,勿過度勞累,保持心情平和,
養生是一種生活習慣,而有病當求醫,術業有專攻.
打了落落長一篇,回答板上媽咪的疑問,其實第一段看完就可以直接end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