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摘] 《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序言

看板 t-management
作者 YangWenli (半退隱中)
時間 2013-09-01 23:45:22
留言 17 ( 17推 0噓 0→ )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560033 最近在博客來網站及學校的圖書館發現一本好書:《為什麼我們 這樣生活,那樣工作?》,英文書名是The power of habit。由書名 可知,這本書是以「習慣的養成與改變」為探討主題,書中不少案例 與觀念都有助於時間管理。如早起、運動等需要規律去做的事,雖然 一開始會覺得很費力,但久了之後就會「習慣成自然」而在無意識的 狀態下,自動自發完成。現將此書的序言與板友分享,有機會的話, 再摘錄書中的一些內容 PO 出來。^^ ============================================================ 序:習慣療法 她是科學家最愛的研究對象。 根據莉莎.艾倫(Lisa Allen)的檔案資料:她現年三十四歲, 十六歲開始抽菸喝酒,一輩子都在努力甩肉,和肥胖纏鬥。她曾借債 度日,二十五、六歲時,討債公司對她窮追不捨,逼她還清積欠的一 萬美元(約台幣三十萬)。履歷表上的工作經驗,最長的一次不超過 一年。 今天她站在研究員面前,身形精瘦、充滿活力、有一雙跑步健將 的腿。她本人比檔案照片年輕了十歲,體能好到可以輕易擊敗屋裡任 何一個人。根據檔案裡的最新資料,莉莎已無任何負債,遠離菸酒, 並在一家平面設計公司待了三十九個月。 「你戒菸多久了?」一位醫師問道,繼而要莉莎回答清單上的一 系列問題。這也是莉莎每次到馬里蘭州貝塞斯達這間實驗室時必做的 例行公事。 「快滿四年,」她說:「而且我瘦了二十七公斤,也從那時候開 始跑馬拉松。」她還讀了研究所、買了房子。今昔對照,判若兩人。 在座的專家來自諸多領域,包括神經學、心理學、遺傳學、社會 學等等。過去三年來,在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資助下,這些 專家對莉莎以及其他二十多位曾染上不良習慣的受訪者,進行抽絲剝 繭的分析與研究。不良習慣包括抽菸、長期暴飲暴食、酗酒、買個不 停的購物慾等等。這些研究對象的共通點是,都能在短時間之內改寫 人生、爬出谷底。研究員忍不住好奇,亟欲找出原因。他們記錄受訪 對象的重要生命跡象;在他們家裡安裝攝錄影機,監測每人每天的生 活模式;分析某段DNA的序列;靠先進科技協助,深入受訪者腦袋, 同步觀察他們腦袋的活動,分析他們在香菸、大餐的誘惑下,腦部裡 血液與電脈衝的變化。研究員希望釐清習慣如何透過神經系統運作, 以及用什麼方式可改掉積習。 「我知道你已重複十多次自己的故事,」一位醫師對著莉莎說: 「但是其他同仁都是輾轉從別人口中聽到你的遭遇,所以你能不能再 說一次自己戒菸的始末?」 「沒問題。」莉莎回道。「一切要從開羅說起。」那次埃及行完 全是匆促衝動之舉。出發到埃及前幾個月,她丈夫下班回家,稱他愛 上了另外一個女人,決定離開她。莉莎花了好一陣子才聽懂丈夫出軌 有了小三、決定跟她離婚。她開始自怨自艾,繼而瘋狂地跟蹤他,監 視他的一舉一動,也對他的新女友窮追不捨,半夜打電話給她再突然 掛斷,然後變本加厲,傍晚醉醺醺跑到小三家,猛敲對方的門,大喊 要放火燒了她家。 「那是我的低潮期,」莉莎說:「我一直想參觀金字塔,加上信 用卡尚未刷爆,所以……」 在開羅的第一天早上,莉莎被附近清真寺叫喚人們晨禱的廣播聲 喚醒。旅館房內一片漆黑,伸手不見五指,尚未適應時差的她掏出一 根菸。 她神智恍惚,直到聞到塑膠的燒焦味,才知道手上點的不是菸而 是一支筆。過去四個月,她每天以淚洗面、暴飲暴食、失眠、羞於見 人、無能為力、消沉喪志、忿忿不平。她躺在床上,完全崩潰。「悲 傷彷彿狂潮,將我淹沒。我要的每樣東西似乎全變了調,就連抽個菸 都跟我作對。」 「於是我開始思考,想到前夫,想到回國後找工作何其困難,想 到自己一定會不勝其煩地過日子,想到自己何以老是覺得病懨懨。我 從床上爬起來,不慎打翻水壺,水壺掉在地上碎了一地,我開始嚎啕 大哭,覺得自己被逼到絕境,覺得自己非做些改變不可,至少有件事 應該還難不倒我。」 她沖了個澡,走出旅館,搭著計程車穿梭於開羅車水馬龍的街上 ,接著車子開上泥巴路,前往獅身人面像、吉薩金字塔之所在。車外 是一望無際的沙漠,不知怎的,突然讓她走出自怨自艾、自慚形穢的 情緒,儘管只是一剎那。她覺得自己需要一個目標,一個努力向上的 目標。 所以她當下做了個決定,在計程車裡,她暗下承諾,終有一天要 再回到埃及,穿越這片沙漠。 莉莎明白這個想法過於瘋狂。當時她狀況不佳、身材過胖、銀行 沒存款。她連車外的沙漠叫什麼名字都不知道,也沒把握重遊舊地是 否可行。但這些都不重要。她需要找件事讓她專心並全力以赴。莉莎 決定給自己一年的時間準備,若想成功出征,她勢必得做些犧牲。 更精準地說,她得戒菸。 十一個月之後,莉莎終於成功橫跨沙漠。她坐在有空調的露營車 裡,和六、七個人同行,車上裝備一應俱全:水、食物、帳篷、地圖 、全球衛星定位系統、雙向無線電等等,因此就算多塞了一盒香菸好 像也沒什麼差別。 不過那次在計程車裡,莉莎並不知道自己可以說到做到。至於實 驗室的科學家,則對她那趟沙漠行的細節興趣缺缺,認為無關緊要。 他們相信,莉莎在開羅那天一個小小的轉念──堅信得先戒菸才能實 現願望──才是催生她人生一系列改變的推手。返美後,她開始戒菸 ,養成慢跑習慣,並改變飲食、工作、睡眠、存錢的方式,她還規畫 平日的作息時間,為未來擬妥計畫。她先跑半程馬拉松,再跑全程馬 拉松,還重回學校念書,繼而購屋、訂婚。最後她被網羅參加這項研 究計畫,專家分析莉莎腦袋的影像後,有了驚人的發現:一組代表舊 有習慣的神經活動模式,已被新模式取代。影像裡仍看得見莉莎舊行 為的神經活動,但部分衝動已被新的衝動排擠。莉莎的習慣一變,連 帶腦袋也跟著改變。 科學家堅信,催生莉莎改變的並非開羅行,也不是離婚或跨沙漠 之旅,而是莉莎專注改變一個習慣(抽菸)。其他研究對象也都有和 莉莎類似的經歷。藉由專心改變一個習慣(後文會介紹,那就是「核 心習慣」),莉莎連帶重新調整了其他習氣與根深柢固的行為模式。 不只個人可以改頭換面,企業若致力改變舊習,也能徹底轉型。 寶僑、星巴克、美鋁、塔吉特等知名企業善用此一洞見,調整營運方 式、改變員工溝通模式,甚至潛移默化消費者,讓他們不知不覺改變 購物方式。 「這一張是你最近照的腦部掃描圖。」一位研究員在莉莎訪談接 近尾聲時說道。他在電腦螢幕上秀出莉莎的腦部影像,指著靠近莉莎 腦袋中心的區塊,「當你看到食物,這些和飢餓與渴求相關的區域依 舊活躍。你的腦袋還是會釋出訊息,讓你吃個不停。」 他又指著最靠近莉莎前額的區塊,「不過這區塊也出現新的活動 。我們相信,這裡正是阻斷某些行為以及學習自律的起點。你每走進 這個實驗室一次,這區塊的反應就更為突出與明顯。」 莉莎是科學家最偏愛的受訪者,她的腦部掃描圖差異之大,說服 力十足。此外,這些影像圖透露的資訊讓科學家繪出一目了然的地圖 ,顯示我們的心智裡,行為模式(習慣)存在於腦部哪個區塊。「因 為你,我們才明白一個決定何以變成自發的行為。」一位醫師對她說。 實驗室每個人莫不認為,重大發現即將出爐。事後證明,的確如 此。 ●●● 今早醒來,你做的第一件事是什麼?匆忙進浴室沖澡、檢查電子 郵件、還是在廚房隨手抓了個麵包填肚子?你刷牙是在用毛巾拭乾身 體之前或之後?綁鞋帶時,先綁左腳還是右腳?出門前和孩子說了什 麼?會走哪一條路開車上班?到了辦公室,先處理電子郵件、和同事 閒話家常、還是直接打理正事?午餐吃沙拉還是漢堡?下班回到家, 你會換上運動鞋出去跑步嗎?還是喝著酒,邊看電視邊吃晚餐? 「我們這輩子所作所為均已定型,一切不過是習慣之總和。」威 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於一八九二年寫道。我們每天下的決 定看似深思熟慮,其實不然,而是因為習慣。雖然每個單一習慣的重 要性微乎其微,諸如上館子會點什麼菜、多久運動一次、組織思緒的 方式、工作程序等等,但是時日一久,這些習慣對我們的健康、工作 效率、財務狀況、人生幸福都有極大的影響。二○○六年杜克大學一 位研究員發表了一篇論文,發現人們每天的活動中,逾百分之四十是 習慣使然,而非來自決定。 威廉.詹姆斯花了大半輩子了解習慣為何存在,除了他,從希臘 哲人亞里斯多德乃至脫口秀天后歐普拉等等,也都非常看重習慣的影 響力。不過直到近二十年,科學家與市調專家才真正開始了解習慣如 何運作,以及更重要的是,習慣如何改變。 本書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的重點在於每個人的習慣到底從何而 來,深入探索習慣養成的神經學原理,新習慣如何養成,舊習慣又該 如何戒掉。此外,一位廣告人如何善用習慣法則,將刷牙這件很少有 人做的事變成全國的習性。這部分也說明寶僑如何善用消費者的習慣 性衝動,成功將一款名為「芳必適」的除臭噴霧劑變成數十億美元的 熱門商品。「戒酒無名會」藉由直搗習慣性癮頭的核心,改變貪杯者 的人生。美式足球教練東尼.鄧吉改寫全美足球聯盟墊底球隊的命運 ,靠的是貫徹球員對場上暗號的直覺反應。 第二部分深入分析成功企業與組織的習慣,仔細探索美鋁的執行 長保羅.歐尼爾(後來商而優則仕,擔任美國財政部長)如何帶領面 臨瓶頸的公司成功轉型,靠著一個核心習慣,美鋁成了道瓊工業平均 指數裡的第一優等生。星巴克努力栽培一位高中輟學生,協助他養成 持之以恆的習慣,用以強化其意志力,最後這位中輟生成功當上首席 經理。這部分也說明何以絕頂出色的外科醫師,一旦碰到醫院的組織 性慣例亂了調,也會犯下要命的失誤。 第三部分檢視社會的習慣。我在這一部分重述馬丁.路德.金恩 二世以及民權運動成功之道,稱一部分得歸功於阿拉巴馬州蒙哥馬利 當地的社會習慣改變了。類似改變也讓華理克牧師在加州馬鞍峰建造 了全美最大的教會。最後,本書深入探究棘手的道德問題,例如:英 國一位殺人犯若能頭頭是道說服他人自己是因習慣使然而殺人,能否 因此重獲自由? 本書每一章均圍繞「習慣可以改變」這個中心論點──只要我們 了解習慣的前因後果,習慣一定能改變。 本書援引數百篇學術研究,三百多位科學家與企業主管的訪談, 以及數十家企業的實地研究結果(文獻與資料索引請參見本書注釋或 http://www.thepowerofhabit.com)。嚴格而言,習慣的定義為:刻 意或深思後而做了選擇,過了一段時間之後,不再思考卻仍繼續、往 往每天都在做的行為。一開始,我們會動腦決定自己該吃多少,在辦 公室該專心做什麼,該多久去小酌一次,或什麼時候該去慢跑。不過 一陣子之後,我們不再深思,也不再選擇,一切變成自動自發。這是 我們神經系統的自然反應。若能了解前因後果,就能隨心所欲,照自 己選擇的方式,重新培養新的習慣與模式。 ●●● 我對習慣這門學科的興趣始於八年前,當時我在巴格達擔任報社 特派記者。看著美軍在伊拉克的行動,我心想,美軍不啻是史上最大 的習慣養成實驗之一。士兵接受基礎訓練時,得學習一些若干精心設 計過的習慣,諸如在交火的狀態下該如何射擊、思考、溝通等等。在 戰場上,每個指令均出於習慣,亦即一舉一動已練就到想也不用想、 幾乎是自動自發的地步。整個軍隊靠的是無止境反覆的預演,從建造 營區基地、擬議戰略重點、乃至因應敵軍攻擊等等,都有固定不變的 常規與遊戲規則。在美軍駐伊初期,動亂持續擴大,死傷人數不斷攀 升,指揮官積極尋找可以灌輸給士兵與伊拉克人的習慣,希望締造可 長可久的和平。 我在伊拉克待了約兩個月,期間我聽說一位軍官在庫法(Kufa, 位於首都巴格達以南一百五十公里的小鎮)推動一套即興式的舊習修 正計畫。這位陸軍少校仔細分析近來多起暴動的錄影帶,從中找出一 套模式:暴力衝突發生前,一群伊拉克人會聚於廣場或其他寬敞的開 放空間,一聚就是好幾小時,然後人數越聚越多,連小吃攤也來湊熱 鬧,外加一堆圍觀的群眾。等到某人丟擲石塊或瓶子,一切開始失控。 這位少校和庫法市長晤談時,提出一個奇怪的要求,希望市長下 令禁止小吃攤出現在廣場上。市長說沒問題。數週之後,一小群人聚 在庫法大清真寺附近的廣場,過了一個下午,人群越聚越多,有些人 開始憤怒地高呼口號。伊拉克警方意識到可能有動亂,因此用無線電 呼叫美軍基地,要求美方派軍戒備。到了傍晚,群眾開始躁動,肚皮 也開始抗議,於是四處尋找販售烤肉串的小販,奇怪,原本隨處可見 的小販,這次卻壓根兒見不到半個。群眾紛紛鳥獸散,喊口號大隊意 興闌珊,晚上八點左右,廣場上一人也不剩。 我親自造訪庫法附近的美軍基地,並和那位少校聊了一會。他說 ,你不見得會想到以習慣來了解群眾動態,不過他可是花了畢生,鑽 研習慣形成所牽涉的心理學。 當年在新兵訓練營,他學習吸收各種習慣,包括替槍枝裝子彈、 在戰場上入睡、在混戰中保持專注力、在精疲力盡時運籌帷幄。他報 名參加習慣養成課程,讓自己學會儲蓄、每天運動、和同袍溝通的習 慣。他平步青雲,持續升遷,同時認知到組織性習慣的重要性:組織 一旦建立了習慣,屬下或員工無須一而再、再而三向上司請示,就可 自己做主決定。他也明白,一旦建立了良好的常規或可因襲的習慣, 就能輕鬆地跟平常合不來的人共事。而今,這位少校在伊拉克親眼目 睹當地群眾與風俗文化的許多通則。他說,就某方面而言,社區等於 集合了數千人賴以遵循的形形色色習慣,至於習慣到底帶來的是和平 或暴動,端看人民如何受習慣影響。除了禁止小吃攤販出現在廣場, 少校也在庫法試行數十種實驗,藉以影響當地居民根深柢固的習慣。 他來了之後,當地未曾爆發動亂。 少校告訴我:「了解習慣是我在軍中學到最寶貴的一課,習慣改 變了我看世界的一切角度。你想三分鐘就進入夢鄉嗎?想開心地醒來 嗎?不妨專注於晚間的生活作息,注意自己起床時都做些什麼。想要 輕鬆進入跑步世界嗎?找出誘因,讓跑步成為例行活動。我都這麼訓 練自己小孩。我和妻子列出習慣養成計畫,用以維繫我們的婚姻。這 也是美軍指揮管理會議上一再討論的重點。在庫法,一開始根本沒有 人告訴我,光是禁止烤肉串小攤進入廣場,就足以左右群眾的行為。 不過一旦看清一切不過是形形色色的習慣使然,彷彿握有手電筒與鐵 橇等利器,一切就可迎刃而解。」 這位少校體型瘦小,來自於喬治亞州。訪談時,他嘴裡不斷嚼著 葵花子或菸草,然後將殼或嚼爛的菸草吐到杯子裡。他說,入伍從軍 之前,他的前途頂多就是當個修電話線的工人,或是販賣甲基安非他 命的藥頭,他高中幾個同學就走這條路,不過「事業」並未幹得有聲 有色。而今他負責監督世上數一數二精良作戰部隊轄下的八百名士兵。 「我跟你說,連我這種反應遲鈍的人都學得來這玩意,其他人一 定也行。我一再告訴士兵,只要習慣對了,沒有辦不到的事。」 習慣所牽涉的神經學與心理學,以及行為模式對我們生活、社會 和組織的影響,這十年大家的認知突飛猛進,絕非五十年前所能相比 。我們現在清楚知道習慣為什麼出現、習慣改變的方式以及背後的原 理與機制。我們知道怎麼拆解習慣、重組以符合我們所需。我們了解 怎麼樣可以讓人減少食量、增加運動次數、提高工作效率、過更健康 的生活。 改變習慣不見得有速效,也不見得輕鬆容易。不過改變習慣絕對 可行,而今我們知道怎麼辦到。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留言

ketoimo 為什麼我會覺得我好像已經看完這本書了 09/02 00:18 1F
jishiang 好書!!! 09/02 06:26 2F
stzero 感同一樓 09/02 21:29 3F
mion106 推!! 09/03 09:38 4F
kudoran 推! 09/03 21:31 5F
GDvsDL 好書!同推一樓! 09/04 17:04 6F
jihen 09/05 11:14 7F
bunta push 09/06 07:45 8F
azureamon 非常棒的分享!太感謝您了 ) 09/11 21:48 9F
goodlife8317 好書 10/07 17:19 10F
siaoyi785 推推 很受用 10/13 19:05 11F
ALICEIAM 11/17 11:25 12F
anitasuper 推一個,真的要改變習慣,不過真不輕鬆 12/03 03:55 13F
ak47ilike 大推! 12/08 19:22 14F
linwalter83 12/28 09:08 15F
dododove 推推! 02/06 14:32 16F
bobboy8755 看完都想買這本書了!感覺很不錯,感謝你的分享 02/13 08:16 17F

最新文章

[心得] 中信調額(人生首張M卡)
creditcard blackkeyss
2024-11-26 12:27:37
[情報] 星巴克又買一送一
lifeismoney tom116
2024-11-26 12:20:12
[交易]天仁茗茶 大杯冰913茶王3杯
e-coupon adamashoudo
2024-11-26 12:19:03
[情報] 2025丸龜桌曆
lifeismoney traeyoung
2024-11-26 12:04:48
[台北/一般]
part-time andacyt
2024-11-26 12:01:51
[請益] 陸股連跌是救市失敗?
stock taylor471961
2024-11-26 11:5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