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面試心得分享(文長)
各位年薪300萬大大好,先跟大家拜個早年!小弟我這三個月找工作漸漸有了結果。想跟
大家分享自己一開始的低能行徑讓大家笑笑,以及後來那一個月認真找工作的心得,希望
能幫大家打打氣。接下來的內容很多,我自己全部看完的話大概要三四十分鐘呵呵,請各
位大大斟酌<(__)>
小弟我112物理學碩,原本想往學界發展,畢業後又當了一年研究助理,但後來一直找不
到堅持繼續唸博的原因,覺得轉行到業界好了。
去年七月底,還沒找到新工作就辭了研究助理,結果都在耍廢吃老本,一直拖到了十月才
請朋友內推台GG,結果無聲卡。十一月再請朋友內推KLA,結果被拒絕。十二月中的時候
才開始認真找工作。
以下都是菜逼八新鮮人如小的我,在投遞履歷以及面試過許多不同種類的職缺後所整理的
一些小小心得,有誤的話還請各位大大指教<(__)>
目錄:
面試公司彙整、tsmc面試過程、KLA面試過程、面試大致流程、面試態度、面試應答技巧
、工作性質比較、選擇這件事、人格特質、自傳撰寫、制式履歷、生涯規劃、談薪水、給
公司們的話、給學弟妹的話
先上人權(?)
朋友內推
1. tsmc OPC engineer 無聲卡
2. KLA applications engineer 感謝函
3. ASML Yieldstar Sensor Design Engineer 20210104以內推連結投遞履歷,至今無面
試邀約
自行投遞:20201215~20210102透過104投遞履歷,共計76家,49家已讀不回,12家不讀不
回,3家無面試直接感謝函,12家面試邀約及結果如下
1. 和碩科技 光學工程師 無聲卡
2. 元利儀器 業務工程師 感謝函
3. 由田新技 光學工程師 感謝函
4. 光寶科技 光學工程師 口頭offer get
光寶科技 Lamp產品設計工程師 無聲卡
光寶科技 SMD產品設計工程師 無聲卡
5. 貿聯國際 光學工程師 (N+5k)*14+bonus
6. 均豪精密 光學量測系統研發工程師H (N+5k)*14+bonus (通常兩個月以上),三個月培
訓期後依表現調薪
7. AMAT system developer (N+23.5k)*14+bonus
8. 聚威科技 雷射光學工程師FAE 無聲卡
9. 光焱科技 光電/光譜應用工程師 無聲卡
10.倉和 研發工程師(雷射光路) N*13+bonus,三個月培訓期後依表現調薪
11.茂一電子 研發工程師 (N+5k)*12+bonus
12.浙江舜宇光學 光學工程師
邀請面試:開啟104履歷後收到共計14家面試邀約及結果如下,履歷開放時間
20201215~20210116共約一個月
1. 啟碁科技 客服工程師 無聲卡
2. 后冠文化 兼職財報中翻英 按件計酬
3. 安特瑞 演算法研發工程師 感謝函
4. 彩富電子 演算法工程師 無聲卡
5. 文曄科技 光電應用工程師 (N+7.7k)*14+bonus (含車補)
6. 遠雄人壽 保險業務員 無底薪,前九個月總共補助 (N-5k)*3
7. 康橋智控 硬體工程師 無聲卡
8. 和碩科技 硬體工程師 (N+8k)*14+bonus (通常兩個月以上)
9. 德律科技 影像處理工程師 無聲卡
10.凌巨科技 面板設計工程師 無聲卡
凌巨科技 TFT新技術開發工程師 無聲卡
11.達興材料 量測技術開發研究員 感謝函
12.精英電腦 PM-系統專案管理師 無聲卡
13.英特盛科技 先進技術研發工程師 (N+7k)*14+bonus (通常兩個月以上)
14.廣達電腦 筆記型電腦AIO硬體研發 感謝函
廣達電腦 AR/VR硬體研發工程師 感謝函
廣達電腦 筆記型電腦硬體研發 (N+7k)*(14~17) (依狀況)
N是我所認知的台GG新人價
20201023竹科台GG面試
一開始我的心態真滴是很母湯,一整個很懶、一整個很想靠關係,覺得有人推薦我就可以
找到工作了,所以也沒怎麼認真寫履歷跟準備面試。
在台積官網登錄履歷之後,面試邀約馬上如雪片般飛來,還會有主管直接打電話問我要不
要來輪班。在詢問朋友得知那些職缺是所謂產線三寶、拒絕就對了之後,才終於輪到朋友
推薦的部門職缺邀約。
一開始來到台積電七廠,人資會帶你去做英文跟適性測驗。不知是我太久沒碰英文還是怎
的,我覺得那個英文比多益還難耶,而且十五分鐘要寫八篇閱測是哪招???建議大家有
考檢定就去把英文測驗抵掉。考完測驗之後,人資會告訴你怎麼坐車去找主管面談,於是
我來到了OPC所在的十二廠。
如同前面所說的,我根本就沒有好好準備面試。主管請我自我介紹,我講了三句就沒了。
主管:你知道OPC engineer是在做什麼的嗎?
我:調參數。
(接著主管就很緊張地解釋光罩的模擬與重要性以及背後的物理意義)
主管:你為什麼要來應徵這個職缺?
我:聽說很涼。我朋友說他平均每天七點下班。
主管:你不要聽他亂講…你知道你朋友的team leader每天工作十四個小時嗎?你知道我
們單位在忙的時候可能連續兩個禮拜都這樣嗎?每天工作十四個小時連續兩個禮拜你可以
接受嗎?
我:我覺得我說不行的話就會失去這份工作耶…可以啊!
主管:……
期間陸陸續續談了工作的內容,也花了一個小時,最後主管也是很有禮貌地送我離開。回
到七廠之後,人資告訴我回去等消息,大約一個月。
從此之後我再也沒收到台GG任何消息了:沒有面試的結果,也沒有其他單位任何的面試邀
約,完完全全就是一個無聲卡,我覺得我現在一定在台GG的黑名單裡面。現在回想起來,
真是辛苦主管跟人資了,浪費你們的時間很不好意思<(__)>
在此奉勸各位,面試一定要好好準備,雖然我覺得應該是不會有人比我更扯啦…
20201120 & 20201127 竹北KLA面試
我的朋友是個好人,他在得知我沒有收到台GG任何消息後,又再次幫我推薦KLA applications engineer
KLA是一間相當重視內推、並且非常重視求職者的公司。我在中午將我的履歷傳給我朋友
,當天下午馬上就收到人資的電話面試。人資會在電話中確認基本資料、確認求職意願、
並且會有短暫的英文對話確認你的英文能力。之後就會安排與一線主管面試的時間。
這邊分享一個先前在演講中聽到的、如何準備電話面試的方法。由於不曉得對方何時會打
電話過來,準備電話面試常讓人備感壓力。但相同地,對方也無法確定你當下是否方便講
電話。人總是有不方便講電話的時候,對吧?所以如果你怕臨場表現不好,在接起電話的
時候,一律告知對方「現在不方便」,並且主動揭露「明天的幾點到幾點自己是有空的,
請明天再打」,於是在明天以前,你就有時間準備電話面試了。如果你臨場反應很好,你
就直接接吧
一面的時候要準備一個五到十分鐘的英文口頭簡報,並且要在面試前兩天將投影片寄給人
資。我是禮拜一得知面試在禮拜五,所以禮拜三要寄投影片,也就是只有兩天的準備時間
。我個人是很常在報oral啦所以我覺得時間相當充裕,只不過我面試時的心態真的完全不
可取…
女主管:你為什麼要來應徵這個職缺?
我:聽說待遇還不錯。
女主管:可以賺大錢的工作這麼多,為什麼要來我們公司?
我:因為有人推薦啊。
(然後我就被唸了)
女主管:說說你的短中長期計畫吧
我:沒有
(然後我又被唸了)
男主管(看不下去了):你真的有在找工作嗎?
我:有啊
男主管:KLA非常重視內推,但是對於忠誠度有疑慮的求職者,即使能力很好,依舊會發
waiting list的。
女主管:你一定要回去做功課,想清楚自己為什麼要應徵KLA,不然我們把你交上去的話
,我們也很難跟主管交代。
之後換人資進來,關心我今天的面試狀況,向我解釋職缺的工作內容,同時也要我回去做
功課,想清楚自己為什麼要應徵這個職位。
在KLA的面試,感覺很奇妙,並不像是考試,而是主管們跟人資一起幫助你了解這間公司
與這個職缺、很重視求職者的感覺。然而兩個月前,我對於自己的生涯規劃真的是一片空
白,對於工作的想像也完全沒有。以至於二面時面對美國主管,也只是切換成英文繼續耍
腦而已。
兩個禮拜後收到KLA的感謝函,我覺得自己真是夕鶴,也覺得自己很不應該,怎麼可以糟
蹋一間如此重視求職者的企業?我很抱歉辜負了朋友的好意(對不起我把你的招牌砸成不
知道什麼樣子),也很抱歉浪費了KLA的資源與時間。同時也很感謝KLA的感謝函,給了我
一記當頭棒喝,讓我開始認份,意識到找工作的時候自己也要認真,並不是有人推薦就穩
上。
與此同時我的老本也快吃完了,要是再找不到工作的話就要餓到吃手手,再加上疫情的關
係聽說工作很難找,於是在自己的焦慮以及朋友的建議下,採取狂投猛灑、有任何面試邀
約就去的策略,不要排斥任何機會,也因此認識了很多的公司以及職缺,對於自己生涯的
規劃與工作的想像也有比較明確的想法。
20201217~20210121 面試車輪戰共33場
出乎意料地,面試有點多,平均每個禮拜有七場面試,排時間的時候排到快昏倒。再加上
遇到的人資大部分是女生,喬時間的時候真的覺得自己好像渣男…
第一個禮拜有人資問我:目前面試幾家了?我:三四家。他:這麼競爭呀!
最後一週也有人資問我:目前面試幾家了?我:呃…我要算一下…於是空氣突然安靜下來
,兩分鐘後他:我們聊別的。
面試的過程中,見識到許多形形色色的公司,覺得對於台灣社會的樣貌又多了一層了解
有的公司其實是外商,但去到面試現場卻發現辦公室內大家都講台語XD
有的公司其實是台廠,但是很重視國際化,面試時也是要用英文
有的公司連面試都要簽保密協定,結果主管慣的跟殺小一樣,可是我還不能跟大家講
有的公司真的是最衰的那種,他們怎麼可以每次打電話來我都剛好在小便斗前面上廁所?
回撥之後,總機也只能無奈的跟我說:如果你不知道要找誰,我也不知道怎麼幫你轉接(
囧),你只能繼續等電話。可是他們又不傳簡訊、不寄email、不從104發通知,就是很會
挑時機打電話,最後連面試都沒約成。
由於真的太多公司了,這邊不打算一一分享,主要想跟大家分享幾個大觀念,以及自己碰
到的現象和一些看法,想了解特定公司的面試可以站內信。
面試大致流程
面試的流程大體上差不多,在進去建築物前會先遇到警衛,要換證件。進到建築物後,會
遇到櫃檯人員,他會幫你連絡人資。接著人資會帶你去做測驗,測驗完後主管面談,有時
候是一個主管、有時候好幾個主管,之後換人資面談。規模小一點的公司就沒有警衛或櫃
檯,會直接遇到人資或主管。我憑著印象統計所有遇過的人總共有:
警衛 13男3女
櫃檯 3男13女
主管 49男5女
人資 4男24女
這男女比是哪招= =
看來你台灣還有很多進步空間呀
面試態度
有了先前tsmc與KLA的白目經驗,這一個月的面試,我都會在面試之前就查好公司的歷史
、產品、核心價值與願景等等,並且把我想問的問題整理在一份文件裡。也因為我要面試
的公司實在太多了,如果不記下來真的會忘光光。於是我面談的時候就是直接把筆電打開
,一邊談、一邊記。不過為了表示我的禮貌與誠意,我盡可能地不看螢幕、而是看著主管
的眼睛打字。大部分的主管其實沒有表示什麼,印象中只有兩三個主管對於我紀錄面試過
程感到反感,但是也有兩三個主管對於我有做筆記的習慣給予稱讚。
服裝的話我幾乎都穿襯衫,不然就是POLO衫,個人覺得「正式」的最低限度就是乾淨整齊
有領子。一方面是我從沒料到有一天我會每天都在面試,我根本就沒那麼多西裝可以換。
另一方面是今年北部真是靠北令又一直下雨,面試的時候外套包緊緊,除了領子會露出來
之外,裡面穿什麼其實也沒人看得出來。回想過去這個月的面試,除了業務與PM的主管穿
西裝外,其他工程師主管都是襯衫,所以對工程師面試來說,不穿西裝好像也沒關係。
心態上我就把自己當成什麼都不懂。我也不管主管是不是什麼名校畢業、職位是不是很高
、能力是不是很厲害,反正我就把他們當成是職場上的前輩,盡可能地向他們請教工作的
內容,聽他們分享工作的經驗、聽他們給予新鮮人的建議,聊聊他們對於產業的看法、台
灣經濟的看法、或是聘用學士碩士博士的看法。有些時候談完我就覺得我大概不會來這家
公司工作,但我還是學到了很多。所以即使面試很累,有些面試感覺是給人資做業績的,
我都還是會去,不小心給我學了什麼人生大道理不就賺翻了嗎?
關於面試後的調適,只能說盡可能平常心吧。有些職缺看內容感覺與我所學的非常匹配,
看公司制度與福利也相當吸引人,但到了現場卻覺得主管與公司和我好像不是那麼搭。我
自認為表現沒有不好,卻怎麼好像無法引起主管們的共鳴。事後人資也安慰我:「不是你
條件不夠好,只是那個時機點我們不適合。找工作就是這樣,運氣運氣的。」
(嗚嗚嗚嗚嗚)
其他面試中,有的主管也不在乎我過去的研究在做什麼,單純因為我是物理系就認定我不
適合並打槍我。有的主管原先對新鮮人不抱任何期待,但在面試過後反而給我高度評價。
甚至有的主管因為我表現太好而將我放在後面的順位,要我「往其他更好的機會發展。」
覺得找工作真是像極了愛情(甘安內?),又像是在一條不能回頭的路上撿石頭(還是摘花
?)。抱持平淡一點的心情好像比較不會受得失心影響太多ˊ_>ˋ
「找工作的時候真的頗看緣分,即使同一時間投履歷,也會因不同公司有不同的作業時間
而有不同的結果。」by代理商人資
面試應答技巧
至於面試的應答技巧,我個人覺得是沒有啦。一方面是因為我本來就是個很直的人,一根
什麼什麼(?)到底的那種,要我把回答包裝的很漂亮我還真的是不會(看我回答tsmc與KLA
多麽直接)。另一方面是如果你真的想進那間公司工作,那來跟你面談的人就是你未來的
主管或同事,你們以後就是修督欸丟,你就算面試時話講得再漂亮,藏得了一時、藏不了
一世。不如面試時雙方坦誠相見(?),盡可能的讓對方看到最真實的自己,把話通通攤開
來講,合不來真的是越早分越好(像極了愛情?),免得進了公司沒多久就想要離職,搞得
自己一肚子氣又浪費自己的時間。以我的狀況來說,面談時自己覺得合不來的主管好像也
感受得到合不來的氣息,所以最後不是無聲卡就是感謝函。但也因為這些合不來,讓自己
有機會找到更適合自己的工作。
當主管問到你對於工作內容的理解、工作時數的接受程度,或是你的缺點、與人合作、溝
通協調等人格特質的問題,而你有所遲疑的時候,我覺得反而是很好的機會,因為你發現
了自己還沒想清楚的地方。
「有困惑或是抉擇時刻,都是好機會可以重新檢視自己、重新審視自己價值觀的時候,究
竟是不是曾經騙了自己?又或是隱微幽暗的熱情悄然萌發?」
「遇到迷惘或困惑都是一種學習,去闖一闖、看一看也都是一種歷練。並不代表你要累積
一樣技能就不能換工作,過程都是一種學習或是收穫。」by系統廠主管
人資面試的部分,通常會向你介紹公司的制度跟福利,並且問你對工作的意願。有的還會
針對你的基本資料做更詳細的確認,也有的會探聽你目前的求職狀況、是否有面試其他公
司或拿到offer了。我覺得人資問的問題比主管問的更難回答…含糊回答會被追問,幾次
之後就乾脆誠實地全盤托出,或是一開始直接告訴對方太隱私了我拒答。
譬如我在七月底離職後到十二月認真找工作之前的這段期間,現在回想起來我也是真的不
知道在做什麼XD怎麼耍廢摸魚、混吃等死,一下子半年就過了…也因此這段空白期間一直
被問,我也只好盡可能地回想說:我去考了駕照、考了救生員執照、當志工幫忙學弟做實
驗、改期刊文章…但還是有遇到很G8的人資問說:那些事情需要花到半年嗎?那你其他時
間都在做什麼?最後我只好很直接告訴他:沒幹嘛,就耍廢。於是他才停止追問。
之後的面試,我都統一回答那段時間「在家耍廢吃老本」。有的人資滿好的,會緩頰說:
OKOK,在家休息這樣(筆記筆記)。也有的人資跟我一樣誠實:好的,在家耍廢吃老本(筆記
筆記)。不過後來發現,人資的面試和最終有沒有offer好像沒什麼關係。主管要你就是要
你,人資是擋不住的。只是目前看來台灣社會好像還沒有gap year的概念,所以大家還是
盡量做好自己的生涯規劃,不同人生階段能夠無縫就無縫(咦?),不然中間的空白期間一定
會被問。
也因為我很閒,不用擔心向公司或學校請假的問題。在認真找工作的時候,可以把面試塞
得很滿,因此我在這一個多月的期間內,看了非常多的公司,也認識了非常多的職缺。基
於並不是所有人都像我一樣有這麼多面試的機會,我將這些職缺做些整理,希望對大家找
工作能有些幫助。
工作性質比較
不論與哪一家公司面試,主管和人資們都相當地強調適不適合、對工作內容有沒有興趣、
並且關心是否可以長久地待下來(至少五年以上)。對於公司來說,希望可以將合適的人放
在合適的位置上。
「機會成本概念,讓不同人專精不同部分,RD做RD,PM做PM。看過很多新鮮人,做了沒多
久就換工作,是真的不適合還是你自己不想?要投入才能真的知道自己是不是適合那份工
作」by系統廠人資
在面談的過程中,他們也會站在求職者的角度上思考,畢竟他們也曾經是求職者,而且貌
似為對方著想的論點總是比較得人心(?)
「如果從事一份不在自己未來職涯發展規劃內的工作,就算賺到了錢,卻也多浪費那兩年
,反而更浪費人生。」by代理商人資
「公司的每個職位都有發展性,以公司的立場,會依照每個人的能力跟性格安排不同職位
,但之後公司會有不同安排讓每個人有更適合的發展,而將來會走多寬多廣就看個人」by
合作廠商CEO
基本上所有的工作都跑不掉問題解決以及人際溝通協調,但依據工作中處理兩者的時間比
例,還能再將職缺做分類。我將這些職缺依照產品送到客戶手上(或者說市場?)的遠近排
列大概是這個樣子:
客戶 --> Sales 、 CSE --> 產線 --> PD --> RD
市場 TSE (F)AE 應用工程師
每一種分類中都會有各自的PM及主管,協助部門合作與溝通更順暢。並且注意並不是離市
場越遠就不會碰到客戶,只是頻率可能相對少。
以下是個人在面試後對各職缺的了解,有錯請各位大大指教<(__)>
Sales 就是業務,為公司帶來新客戶的人
TSE, Technical Sales Engineer 業務工程師,算是具有較多工程背景及專業知識的業務
這兩種職缺絕對跑不掉一堆人際溝通協調。但如果能為公司帶來一堆業績,年薪三五百萬
不是問題,只是碰到刁鑽客戶的時候真滴煎熬。
CSE, Customer Support Engineer 客服工程師,你家機台壞掉找他修
(F)AE, (Field) Applications Engineer 應用工程師,你家機台沒壞的時候找他調校
(tune recipe)
這兩個算是售後服務的部門,為公司維繫舊客戶的人,有時也需要幫忙做presale。我覺
得也是跑不掉一堆人際溝通協調,但是比業務更衰。因為業務可以一直一直開發新客戶,
但售後服務人員拼了命也只能把客戶維持在一定數量。業務被客戶狗幹之後,大不了少做
一門生意,天涯何處無客戶?可是客服被客戶狗幹,你明天還是得要見到同一個客戶。對
售後服務人員來說,客戶不會變多、只會變少,變少了還要再被公司狗幹QQ
產線的職缺就很多種,我覺得作業員跟產線三寶都在這個分類,目標就是排除萬難、把客
戶要的產品生出來就對了。會需要問題解決能力,但不見得需要創造新東西。「OEM」廠
的「研發」工程師應該也算這個分類。
PD, Product Design, 產品設計工程師,負責設計公司一兩年後要賣的產品,先做出產品
原型(prototype)並且先行測試,會需要跟產線端溝通、確認量產的可能性。不只需要問
題解決能力,還需要能夠創造新東西,並且協調不同部門讓原料變成產品進而量產。ODM
廠的研發工程師應該也算這個分類。
至於這邊的應用工程師,其工作內容比較像是提出產品或技術的新應用,不需要tune
recipe也不用做presale,跟前述的FAE不太一樣。目前觀察下來,台廠的應用工程師都比
較偏向研發,而外商的FAE比較屬於售後服務部門,但也不是絕對。總之職稱很像,所以
面試時要問清楚工作內容。
RD, Research & Design/Development, 研發人員,創造新東西的人,負責幫公司規劃未
來可能要賣什麼產品。如果是兩三年後的未來,其實很像是上述的PD(也就是RD裡D的部分
)。如果是五年後、十年後的未來,那工作內容就會很像在學界(也就是RD裡R的部分)。從
事R的人暫時不需要考量量產的問題,而是要先考慮prototype是否可行並且知道極限在哪
裡,工作內容有可能一整天就關在實驗室裡面獨自一人專心的看paper或寫專利。目前這
麼多面試下來,大部分台灣業界的研發職缺都是D偏多,當然R還是有,只是偏少。或許這
邊就是所謂的產學斷層吧。
至於沒被提到的職稱,我覺得可以試著從公司營運的角度去定位那個職缺的位置。一家公
司要存活,靠的是提供給客戶的產品或服務。所以會有證明技術可行、進而開發與設計產
品的人,也要有製造產品、確保產品數量及品質的人,還要有銷售產品與提供售後服務的
人。即使產品很大、部件很多,一個職缺所負責的部分應該也會是在公司營運的其中一段
。從不同種類職缺是如何互相合作而維持公司營運的角度去想,應該能夠推測出一個職缺
所需問題解決能力、人際溝通協調、以及創新的比例,進而推測出那個職缺適合的人格特
質,以及公司想要怎麼樣的人。
選擇這件事
在某場面試中,人資給了我一份排序表,上面有將近二十個找工作需要考量的因素。我只
記得其中幾個我比較重視的,譬如工作內容、工作待遇、工作時數、工作地點、工作環境
、工作成就感、主管重視程度、未來發展性、公司福利、公司產業、公司規模、公司風氣
文化、公司未來發展與走向、旁人觀感等等。
其實我每一點都可以寫出自己心目中的理想樣貌,但關鍵就在「排序」。也就是,如果今
天魚與熊掌不可兼得,你要怎麼取捨?哪一樣才是自己認為不可或缺的?哪一些是有的話
更好、但沒有的話其實也沒關係?
真的要自己排過一遍,尤其是被要求「不可以排相同名次」的時候,才會發現自己內心對
工作的真正期望是什麼。
在面試的過程中,有好多前輩出於對新鮮人的好,給予我許多建議與選擇的方向。以下分
享給大家,讓大家想像自己被這麼問的時候,要怎麼回答?並思考自己會怎麼選擇?
「找工作?自己擅長什麼?喜歡什麼?什麼事可以廢寢忘食地做?負面情緒很多時候來自
於勉強自己做不喜歡的事。」
「那個工作是不是符合自己的人格特質跟專長?你是不是在做一件你擅長跟你喜歡的事?
這樣才可以做久,自己不容易懊惱,也不會覺得麻煩別人。」
「發展性?去理解到要學什麼東西,再去找你的工作。」by代理商CTO
「對工作內容有興趣、有熱情,才會願意花時間、願意學習。一份工作當中,有沒有因為
自己的努力讓自己持續成長?有沒有因為這份工作讓自己的未來有加分?」by設備商主管
「選科系的時候還是要考慮就業以及薪資,考慮社會的脈動以及人力市場。要了解現在的
環境變成什麼樣子、社會上有什麼需求,再去找工作。讓你不會中年失業、年薪維持在一
個水準、不會越來越低。」
「要保持自己領域,找自己強相關的職業,相關經歷才能夠累積,薪水才能夠累積。」by
面板廠主管
「找到一家願意栽培你的公司、一位願意教你的主管,比較適合新鮮人發展。」
「沒有好或壞,只看自己要的是什麼。通常不容易找到全部符合的,只能盡可能挑幾個自
己重視的點。想清楚、決定好自己的priority,看到適合的職位、適合的環境、適合的工
作內容就去,想好了就往前衝。」by代理商人資
我回想自己過去選擇物理的原因、沒有轉行到EE或CS的原因,我一直都做著當下認為有興
趣及有熱情的事,我其實不是那種愛往人多的地方衝的人吧,所以沒有去台GG好像也還好
(甘安內?)。即使系統廠的offer滿誘人的,但去那兒相當於將我過去累積的經驗砍掉重
練,我擅長的東西是檢測設備技術開發,所以在其他公司還沒開獎前,我還是狠下心來拒
絕他們(抖)。在面試的過程中,滿多主管透露因為台GG太有名氣了,人都往那邊走,導致
光學、檢測的職缺找不到人,目前在檢測設備開發上貌似呈現一個僧少粥多的狀態。所以
如果我繼續在這個領域上耕耘,以後就是隨我喊價的時代吧(甘安內?)
大家也可以想想看,究竟自己重視的是什麼?是希望擁有非常高的收入,但是工時很長導
致沒有生活品質?又或是收入勉強還夠用,但是有時間陪伴家人?還是說做的要死要活還
賺不到什麼錢,只是要一個別人聽到你的公司、你的職稱時會給予佩服的眼光?
「究竟什麼是重要的:家人、親情、研究上的收穫、或是什麼樣的東西?要自己去考慮。
這些問題沒有標準答案,每個人不一樣,重要的是你想要擁有什麼樣的生活?想要成為什
麼樣的人?」
「不過一旦決定了就沒什麼好後悔的。」
「跳進去就不要後悔了!」by系統廠主管
人格特質
如前面所說,公司方在選才時會傾向於尋找具有合適人格特質的候選人。這點我相信版上
的大家也同意,尤其當我在版上尋找外商相關職缺分享的時候,也會看到有大大解析沒被
外商錄取的原因是人格特質。但不曉得大家有沒有發現一件事,外商如AMAT 和 KLA都不
做適性測驗的耶,反倒是台灣的公司一直狂做耶XD那麼不做適性測驗的公司究竟是如何判
斷求職者是否具備合適人格特質?我發現他們通常會安排多次面試,一層層地往上與更高
階的主管面談。於是乎在了解人格特質上面,我所面試過的公司大致可以分成兩類:不做
適性測驗但是有好多關面試,以及做適性測驗但只會有一次面試。
我個人比較喜歡前者,因為有被重視的感覺。當你一層層地往上面談,到了最後一關,發
現一家規模上百人、上千人甚至上市櫃的CTO、CEO就坐在你面前與你聊聊你的生涯規劃,
你會覺得:我一個剛出社會的菜逼八,何德何能能夠受到這樣的禮遇?這家公司要不是非
常重視人才,就是非常重視你。
直覺上好像施行適性測驗並且只有一次面試會比較有效率。但我其實不這麼認為,主要原
因是我懷疑適性測驗並不能夠真正反映人格特質。
舉例來說,某公司主管非常中意我,然而我的適性測驗結果不甚理想,若將這樣的結果送
聘用流程,他需要額外寫報告解釋,所以他希望我再測一次。
我:可以再測一次???!!!
主管:可以啊
我:如果第二次的結果跟第一次差很多,需不需要再測第三次來判斷與哪一次比較相符合?
主管:不用啊。因為第二次比較新所以就用第二次啊
我:0.0
主管:適性測驗這種東西考過大概就知道問題在問什麼。人資那邊主要看的是你是否務本
踏實、積極主動、認真負責、以及堅持不懈。注意一下這四個面向的問題。你如果不確定
那個問題在問什麼,你就選中性一點的答案比較保險。
於是我一週內又接受了一次測驗,第二次的結果果然獲得了相當大的改善。
(………………………………………………)
哈囉?是在哈囉???
適性測驗可以讓人這樣做了又做嗎= =
就算各公司以後都規定適性測驗只能做一次,依舊無法保證求職者是否早就在其他家公司
做過一樣的測驗。譬如我這個月內總共做了十幾次的測驗,寫到一模一樣的測驗時,真的
快笑死XD
此外,我既然已經知道你們重視的特質是什麼,我也知道怎麼寫能夠寫出符合你們期望的
結果,那你們大概不要想再透過適性測驗測出我的真正特質www對於我這樣一個新鮮人是
如此,對於面試經驗比我更豐富的前輩們就更不用說了。如果一份適性測驗可以反覆施測
到結果滿意為止,又或者測驗結果其實不能反映真正的人格特質,在誤判的情況下錄取求
職者,想不到人來沒幾個月就發現不合適而離職。是不是乾脆別測了、把行政資源省下來
比較好?
在寫測驗的時候,五到十秒的時間就足夠思考一題的答案。然而在對話的時候,五到十秒
的靜默會讓場面變得相當尷尬。換言之,由於對談的急迫性,讓我覺得透過面談比較能夠
反映真實的我給對方知道,進而增加判斷人格特質的準確性。此外,在日常生活裡認識人
、交朋友的過程中,誰會為了瞭解你而拿一份適性測驗給你寫?(小姐我想認識你可以幫
我寫一份適性測驗嗎)換言之,面試時安排不同的人與求職者聊聊,應該才是人際交流中比
較合理的狀況吧?藉由不同的人與求職者面談,也能了解求職者的不同面向。譬如找第一
線的主管來確定求職者是否具備足夠的能力與潛力;找組內的同仁與求職者聊聊以判斷他
們未來是否能合作無間;找更高層的主管們來協助判斷求職者有多麽認同公司的品牌及價
值…等等,都是可以嘗試的方法。
至於還不是很了解自己的人,誠心建議還是認真做一遍適性測驗,不要依據人資重視的特
點去選答案XD或是可以多問人,譬如自己的家人、朋友、上司、指導教授等等,看看他們
認為你是怎麼樣的人。而自己的缺點,就去問前男/女朋友,應該可以得到一堆答案跟解
決方法(吧)
自傳的撰寫
其實我沒寫。
對,我就空白。
一開始是因為104只要寫完學歷、經歷、求職條件就可以開啟履歷讓公司搜尋的到。所以
在我字斟句酌寫了三天才寫完上述三樣之後,覺得好累喔不如先開啟履歷,之後再慢慢的
把自傳補齊。
隔天,我就被面試邀約塞爆了。一開始我還能勉強擠出時間把專長、技能、證照還有英文
履歷慢慢補齊,但隨著面試越來越多,自傳是真的沒有空寫。
另一個原因是後來的心態漸漸拿翹,覺得即使自己沒寫自傳,還是有公司願意給我offer
,那我就乾脆不寫啦!不過還是遇到有公司收到我的履歷之後,因為我沒寫自傳,以「無
法判斷我的人格特質是否適合這份工作」為由而打槍我。當別的公司正在瘋狂搶人的時候
,你們還在糾結這個人沒寫自傳。我只能說:不是你們公司不夠好,只是我們不適合。找
員工就是這樣,運氣運氣的。
基於公司想了解求職者,請求職者寫自傳好像很合情合理。可是當你上AMAT、ASML、KLA
等外商的官網投遞履歷,會發現自傳並不是必須的文件,甚至很多時候你找不到欄位可以
上傳自傳。而且履歷上的其他欄位早就載明了學歷、經歷、能力,台灣的企業也習慣使用
適性測驗來了解求職者的人格特質,那自傳這個欄位究竟還有什麼要寫?
我個人覺得應該要寫的是類似Statement of Purpose的東西,就是「你為什麼要來應徵我
們公司的這個職缺?」請你基於學歷、經歷、能力以及對自己的了解,說明為何你和這份
工作是相契合的。至於家庭狀況以及興趣嗜好,公司的制式履歷也有相關欄位可以填寫,
所以也沒有必要寫進自傳裡吧?
關於制式履歷
至於各公司的制式履歷,我都還是乖乖寫啦。只不過每天面試每天寫,寫了十份二十份之
後就覺得好累喔…有些問題真不知道回答了要做什麼耶…
譬如說為什麼要問我家有幾個人、幾歲、在哪裡上班之類的?如果我家有一堆老小要養,
公司會幫我加薪嗎?我覺得是不會啦,那你們問屁啊XD我留緊急聯絡人給你就夠了吧?
另外為什麼要問我有沒有前科、有沒有宿疾、有沒有非自願性離職?我自己是都沒有啦。
但是我很好奇,如果我勾有,會發生什麼事?
你台灣的企業主問求職者有沒有前科,到・底・想・幹・嘛?
而且因應個資法還會簽一份個資同意書,公司方承諾若求職者多久(譬如一年)內沒有到職
,會銷毀這些履歷。換言之你們現在key的這些資料,很大一部分以後全部要銷毀……那
你們的表格一開始就不要問那麼多無關聘僱的問題不就好了XD我嚴重懷疑台灣的公司只是
在耗費自家行政資源去窺探求職者的隱私
[問卦] 有沒有台灣人很八卦的八卦?
建議台灣的公司可以參考AMAT等外商的制式履歷,看別人是如何把行政資源省下來的。也
建議求職者們,對於不想透露的部分,可以打電話與人資商量看看是否可以不寫。
談薪水
基本上,各家公司都不認為我那一年研究助理算是工作經驗,大家都把我當成是新鮮人。
既然是新鮮人的話,薪水就沒什麼好談的呀,台GG有幫大家訂一個行情價在那邊對吧?
不過我從小就有個年薪百萬的夢想,只要一百就夠了,再多我也不care。所以我一開始面
試的時候還真的很白目的把期望待遇寫一年一百呵呵。我原本想說會像遇到菜市場買菜的
婆婆媽媽一樣殺價,想不到有些公司看到我的期望待遇之後就沒有消息了…看來公司們還
是會尊重求職者的期望的
不過有些主管跟人資也直接告訴我,工程師要年薪百萬不是難事,但新鮮人我們不會給到
那麼高,都是要進公司後依表現調薪。所以在面試了幾家之後,也覺得薪水沒啥好談的,
反正大概都是N上下,盡可能地瞭解工作內容還比較實在。
但凡事就是有那麼個意外。出乎意料地,系統廠很缺人的樣子。即使我不是電機電子相關
科系,主管們卻說只要你願意學習,我就錄用你。而且面試過後一個禮拜內就有還不錯的
核薪結果,並且問你什麼時候要報到。呃…可是我後面還有兩個禮拜的面試耶…這也讓我
開始想調皮搗蛋一下www
在往後的面試中,我都將期望待遇改成每月(N+5k)~(N+10k)的範圍,並且在面試時盡我所
能地展現我的能力、熱忱與潛力給主管與人資看,試探看看他們在商品品質優良但是價格
稍貴時,是否還願意下手?或是觀察他們是如何談判與協商的(我是真的滿想偷學的)。結
果,沒什麼人談耶…大部分主管或人資會直接說,以新鮮人而言是沒辦法核到那麼高的薪
水,但是以你的條件核到最頂是有可能的。所以現在大家所看到的那些薪資,應該就是各
公司對於新鮮人所能拿出的最高價碼了吧。不過也是有可能因應台GG今年要調薪,所以提
前反應吧。
很多時候,商品的價格是有理由的,就像是有些公司會問我為什麼開這樣的期望待遇,而
我會給他一個合理的原因。同樣地,對我們求職者而言,一樣可以反問,為什麼行情價是
N這個數字?究竟N是人力市場當中,因為供需法則而平衡下來的?還是說某一天,各大公
司的老闆們一起吃個飯,然後N就被決定了呢?公司說出不起這個數字,好歹給個理由吧
,制度也是人設計的呀。譬如說把財報拿出來看一看,到底是真的捉襟見肘呢?還是公司
其實有盈餘,只是他們寧可分股東,也不願意分員工?
對於薪資部分不解釋的狀況,我不曉得該說是公司們非常明智地節省行政資源,還是說遇
到困難就轉彎?又或者其實我沒有展現出足夠好的能力、熱忱與潛力,才讓公司們沒有拿
出吐哺握髮的誠意?搞不好是制度設計的問題,才導致台灣公司照規定的結果是,只能眼
睜睜地看著人才被外國公司買走?
給公司們的話
首先要感謝各位主管及人資,願意邀請我前往面試,並在面試中向我分享許多經驗跟觀念
,甚至願意發offer給我。然而小的即使不睡覺,最多也只能兼兩份工,只好在眾多offer
當中,選擇與自己過去所學強相關、未來生涯規劃相契合的工作。對於器重我、願意栽培
我的主管們,小的不勝感激!未來我會盡棉薄之力幫忙各位打廣告,讓學弟妹們知道在台
灣還是有許多待遇良好、工作不血汗、未來有前景、有企圖心的企業。另外也想提出一些
小小愚見,看是否能從制度上的改變,讓各公司更容易找到相契合的優秀人才。
曾聽說「學歷不等於能力」,這句話很常被媒體或是各家公司用來表達求職者的「能力小
於學歷」的狀況。但不曉得各位是否想過,「學歷不等於能力」也可以是「能力大於學歷
」。雖然台灣社會還是很流行依照分數填志願,並且依照學歷評判一個人的現象,但現實
生活中依舊有著能力沒有上限、如神話般的存在。
外掛之所以為外掛,正是因為他們不相容於一般體制之下。即使透過學歷與經歷可以將求
職者的平均素質分成A、B、C三個等級,界外值依舊是無法使用平均值來描述的。這世界
原本就是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然若無論實際能力,新鮮人全部依等級評價,彷彿
世上沒有千里馬,小的認為頗有自暴自棄、拒人以資敵的嫌疑。倘若公司的制度沒有那麼
一丁點彈性,我想界外值級別的S級人才,一開始就不會出現在台灣的人才市場上。
小的覺得可以試著仿效目前學界延攬人才的玉山學者計畫,譬如提出保證新鮮人年薪百萬
的方案,向全世界的人才招手。從執行面來說,台灣的上市公司都是以至少六億的資本額
,發行票面金額一股十元的股票。如果每年現金股利少發0.05元,對股東們好像也還好,
但卻可以省下至少三百萬的盈餘,提供三個年薪百萬的職缺,向市場搶奪S級人才。即使
最後求職者素質不如預期,大不了從缺。但至少公司們端出了你們的誠意,在原先死板板
的制度上多了一點彈性。或許最後你們會驚訝於,台灣的人才其實非常優秀。
那我那幾屆認識的同學當中,S級的人才大部分已經在國外了。但江山代有才人出,在小
的實驗室裡,還有三四個非常優秀、今年度即將畢業投入職場的學弟們。馬上就要步入三
月的求職博覽會季節,聽說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S級人才是留給準備好的公司的。
給學弟妹的話
在面試時,多少會有一種共業的感覺。也就是前人留給主管的壞印象,會讓主管在遇到相
似背景的人時,將這個壞印象投射到他身上。所以未來112物理系的學弟妹在面試台GG或
KLA不順利的話,對不起都是我害的<(__)>所以快來AMAT吧XD
當你在面試時,發現對方對你有刻板印象,但你自認為不是那樣子的時候,請一定要勇敢
地澄清。澄清的時候當然還是要有禮貌,但一定要試著提出證據澄清。
舉例來說,滿多主管會覺得物理系對電的東西不在行,但我的碩班研究其實很常需要焊電
路以及使用示波器。所以我會跟主管說其實我對電的東西還是有些相關經驗的,請看我的
投影片。(秀給他看我焊的電路及使用示波器檢測訊號是否失真的照片。)然後就會發現主
管愣住了,一副這個物理系怎麼不太一樣的感覺。
當主管覺得你碩班念三年就是不認真,我會跟他說我就是太認真,希望把研究全部做完並
且發表到國際期刊上,才會主動跟老師說我要留下來唸第三年。這是我以第一作者發表的
國際期刊(給他看paper),還有老師的聯絡方式,你可以向他確認。然後主管就說:你們
老師有沒有覺得你腦袋燒壞了?
當主管質疑你是否能夠用英文與外國人溝通,我就主動當場切換成英文跟他面試。於是主
管會進而分享說,滿多求職者多益考很高分,但其實不太敢開口。欸不是啊你各位,多益
考很好的話就有自信一點啊,又不是要你問候人家老北老木,為什麼不敢講啦?
當主管說物理系的理論跟數學都很好齁,我就會說其實我大學時很混,雖然歐啪但主科都
是低空飛過,這是我的成績單(遞)。沒,開玩笑,我只會說:還…還…還行…普物還行…
(其實我根本不敢給他們看我的成績單)(抖)。所以不放成績單好像也還好。
不過每天面試、每天解釋,會覺得好累喔這共業也太多了吧,也會想要小牢騷抱怨一下這
氾濫的高教。雖然往更高處爬是人之常情,但是時間經過了兩年跟你花了兩年是不一樣的
事情。即使你拿到了更高的學位,但你的實質能力沒有跟著提升到相對應的程度,你只是
在墊高自己被聘用的成本,讓自己找工作越來越不順,讓後人蒙受的共業越來越多,而不
會讓企業對你垂涎三尺。
至於有自信、有能力的人,就勇敢地去挑戰吧!投履歷時,盡可能地爭取自己被看見的機
會。在我收到的邀請面試中,有些是主管看到我的履歷後主動打電話過來的,而那些職缺
表定需要三年甚至五年以上的工作經驗。這也讓我產生一個認知:只要是跟我過去所學強
相關的工作,即使需要工作經驗,我還是可以試試看,投一次沒回應就再投一次。我不確
定這樣的認知是不是誤解,也不曉得這樣的行為造成多少人資們的困擾(抱歉了人資們),
但我的確是這麼做才拿到理想中的offer。我很感謝AMAT的主管讓我面試原本不打算開放
給新鮮人的職缺,甚至錄取我。我覺得這種破格面試、破格錄用、甚至願意給新鮮人超過
薪資天花板的故事,才是能為學弟妹帶來希望的,才會讓現在的學生自願花更多時間累積
自己的專業能力。希望各家公司也能在制度上多一點彈性,創造更多的機會,只要機會不
是零,都足以激勵人心。
最後是朋友特別交代我,要寫一段心得告訴物理系學弟妹畢業後其實有許多選擇XD
面試時,有一個很常被問的問題就是:唸物理,畢業後要幹嘛?我都回答:想幹嘛,就幹
嘛。
其實這個問題困擾我們自己也滿久的,尤其是逢年過節的時候(又快到了嗚嗚嗚)。對還是
學生時代的我們而言,大概是從大一入學就迷惘到畢業吧呵呵。不過現在找工作的時候反
倒覺得還不錯,因為別人不知道物理系畢業的出路,對我們的既定框架就比較少,我們換
跑道時會受到他人異樣眼光跟責難(?)的機率就比別人低。我認識的朋友中當然有些人從
十五年前就下定決心要走學術當科學家,也有些人隨波逐流(?)轉行去EE或CS,但也有人
畢業後轉行唸文學、唸森林、唸戲劇、賣保險、創業……真的就是想幹嘛就幹嘛XD
我個人其實也是支持你們想幹嘛就幹嘛,但我不會像我老師一樣講出什麼正向能量的話。
要你們不要在乎別人眼光是因為其實根本就沒人在看你們永遠要記住我們只是小咖根本就
不會有人在乎你要轉行去哪很重要但我不忍心嗆你們嗆三遍XD
所以,去做當下認為有熱情、有意義的事吧:)
以上是小的我過去這三個月找工作的心得,希望我不要一年後又來發心得文嗚嗚嗚
祝大家年後轉職找工作都順利!
Cheers.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00.2.105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ech_Job/M.1612543896.A.85F.html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