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另眼相看:社會不需要「考試菁英」
另眼相看:社會不需要「考試菁英」
洪致翔
李家同教授日前投書媒體,分別針對「明星學校」與免試升學表示意見。李教授之言雖然
一貫地含有對社會與教育政策的憂心與期許,然而,李教授文中「任何國家都需要一批菁
英分子……所以明星學校絕對有存在價值」以及「免試與學習」等內容背後的觀點卻頗有
值得商榷之處。
首先,社會是否一定需要一批「菁英份子」,特別是透過考試篩選、由「明星學校」培養
出來的菁英?恐怕未必。相較於通過考試的能力,台灣社會其實更需要如陳樹菊、趙文正
這類人物「認為公益重於私利」的人格特質。然而,考試非但無助於培養此類特質,甚至
有扼殺這種特質之虞,因為無論形式如何,「考試」歸根到底還是一場場以個人為單位的
競爭廝殺,唯有能夠作到「無視他人與周邊環境、全力爭取自身利益」,才更有機會在一
次又一次的考試中過關斬將。換言之,考試所篩選出來的所謂「菁英」,其人格特質與價
值觀反而不盡符合社會所需。
再者,李家同教授一再為「弱勢學生」的學習意願低落表示憂慮,並將此現象歸咎於「取
消考試」與「學生不知用功與否的差異何在」。然而,這個社會畢竟無法時時刻刻都以考
試作為處理所有事務的手段,倘若學生的學習意願必須以考試壓力甚或升學與職涯出路等
功利誘因為基礎、否認其自發學習的可能性與能力,則當其脫離或通過考試後,與未曾接
受教育又有何區別?更何況,在李教授文中,「程度(亦即學習成效)」常與「智育成績
」相互混淆,但事實上這兩者並不能混為一談——否則,放眼現今滿街跑的大學生和研究
生,即使來自所謂「後段學校」,但相對於數量更多的「未升學者」,他們仍屬於各種升
學考試中一路過關斬將的勝利組。若智育成績等同於程度,這些人的程度應是優於平均水
平了,然而報章媒體上「大學生/研究生素質低落」一類報導卻又何以不時可見?顯然,
考試亦非最理想有效的選才方式。
社會各業確實都需要優秀人才,但倘若將智育成績視為評判人才的唯一標準、將唯智育成
績是從的「明星學校」視為人才的唯一搖籃、將「念書」(研讀教科書)視為學習的唯一
途徑,只會讓「學習」的內容與意義目的皆更加扭曲,於社會究竟何益之有?
(文教工作者)
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08560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留言